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苗族有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毕节、铜仁地区,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布依族来源于古代"濮越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布依族有279.82万人,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的镇宁、关岭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贵阳市、六盘水市及全省各市、州、地。
侗(dong)族来源于古"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黔东南州各县及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有渊源关系。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有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县,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彝族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自治州也有部份彝族居住。
濮和僚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曾是仡(gē)佬(lǎo)族的先民。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仡佬族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水族自称"睢",是由历史上"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水族有36.97万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6%,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丹寨县、雷山县、从江县。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回族有16.87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自称"罗苴"、"白尼"、"白人"、"民家"。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白族有18.74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六盘水市盘县。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瑶族有4.44万人,主要聚居在黔南自治州荔波县,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丹寨县、榕江县,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
古籍称为"僮",始于南宋,属古百越中西瓯骆越之后裔。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壮族5.21万人,大约在明清时期先后来自邻近的桂北各县,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黎平县、黔南自治州独山县、荔波县。
畲(shē)族先祖入黔前居住在江西赣江流域及赣东、赣东北一带。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毛南族有3.12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独山县、惠水县。
蒙古族人在明末清初进入贵州,以余姓为主。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蒙古族有4.75万人,现主要聚居在毕节地区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铜仁地区石阡县。
贵州仫(mù)佬(lǎo)族由古僚族群中逐渐发展而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仫佬族有2.84万人,占全国仫佬族的13.69%,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自治州福泉市、都匀市、瓮安县。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满族有2.19万人,主要居住在黔西、金沙、大方三个县的结合部。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羌族有0.14万人,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石阡县、江口县。贵州的羌族由四川等地迁移而来,时间约在明代至清初,距今约300年左右。
那么多少数民族纯天然美少女你不看,看什么假脸姐妹团?!